一年前,以色列对以色列的袭击引发了以色列-加沙战争,迄今已有4万多名巴勒斯坦人丧生,以色列在这场持续不断的冲突中的行为受到了广泛谴责。
目前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哈马斯于2023年10月7日对以色列南部发动的前所未有的袭击。那天有一千多名以色列人丧生,这是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单日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天。另有近100人被扣为人质。作为报复,以色列发动了对加沙的全面入侵,发誓要一劳永逸地铲除哈马斯。
从那时起,战争已经蔓延到加沙以外,包括以色列和胡塞武装之间偶尔发生的小规模冲突,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不断升级的冲突,以及伊拉克与伊朗结盟的什叶派民兵甚至伊朗本身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和其他武器。就目前的局势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这场战争似乎不会结束,尽管哈马斯和以色列断断续续地进行谈判,以达成停火协议并释放人质,或者联合国就此通过了决议。
印度对去年10月7日以来爆发的以色列-加沙战争和更大的地区危机的态度,尽管在不断演变,但反映了在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领导下,印度对整个西亚和以色列-巴勒斯坦的政策发生了变化。加沙危机在过去一年里展开的方式——以及印度政府的回应方式——让我们洞察到该地区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以色列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现在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根深蒂固。
印度的响应关注加沙战争
在哈马斯发动残酷袭击后,莫迪立即在推特上谴责了袭击,并表示完全支持以色列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为印度对战争的初步反应定下了基调。总理的推文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明确倾向于以色列,尽管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此后一直避免发表类似的支持声明。
在2023年10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印度外交部官方发言人Arindam Bagchi坚持认为,哈马斯的袭击是“恐怖袭击”,但他也重申,印度致力于其长期以来支持建立“主权、独立和可行的巴勒斯坦国”的政策。
有趣的是,在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爆发全面战争之后,印度在全球南方国家中是唯一没有在联合国大会上投票赞成停火的国家。然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随着加沙毁灭性的人道主义危机的展开,印度正式试图取得平衡,向加沙人民提供援助,对平民死亡表示关切,并表示支持结束敌对行动,并通过对话和外交解决冲突。2023年12月,战争爆发两个月后,印度在联合国投票赞成停火决议,并重申其传统的“两国方案”,以解决巴以冲突。
尽管如此,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印度对加沙危机的反应存在严重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以色列。2023年11月13日,印度对一项联合国决议投了弃权票,该决议涉及“调查以色列在以色列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上侵犯人权的行为和行动”。
2024年4月,印度再次对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一项决议投了弃权票。该决议呼吁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立即停火,并呼吁联合国成员国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该决议呼吁以色列对在加沙可能犯下的战争罪和反人类罪负责。
印度这种所谓亲以色列姿态的先例是在2019年6月开创的,当时印度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投票支持以色列,拒绝给予巴勒斯坦人权组织Shahed观察员地位。联合国机构的这次投票被视为远离长期存在的两国理论的“第一步”。根据两国理论,新德里认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是独立的国家。
然而,在当前加沙战争的背景下,最史无前例的举动是,印度政府拒绝了民间社会组织、人权活动家和前官员的呼吁,阻止一些印度公司向以色列出口武器,据称这些武器被用于加沙。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一些印度公司在以色列对加沙的种族灭绝战争中的同谋。印度最高法院拒绝受理一个民权组织寻求停止向以色列出口武器的诉讼,称这是政府的决定。
印度议会反对派对莫迪政府在当前以色列-加沙战争上的立场,以及据称印度改变了对巴勒斯坦事业的传统支持,提出了一些公众的强烈抗议和抗议。然而,今年早些时候,印度外交部长S. Jaishankar在议会上平息了许多批评。在回答一个问题时,他为印度政府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传统立场进行了辩护,并重申支持建立一个主权的巴勒斯坦国。Jaishankar还告知议会,与流行的看法相反,印度的支持和援助巴勒斯坦人民增加了莫迪政府。
在后来许多公开声明,Jaishankar断言结束冲突的两国方案的必要性。
印度与绝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一道,支持联合国大会接纳巴勒斯坦国为联合国正式成员国的决议草案,并建议安理会“有利地”“重新考虑”这一问题。然而,9月19日,印度在一项呼吁以色列在一年内结束对巴勒斯坦非法占领的联合国决议上投了弃权票。
印度似乎对这场战争采取了更为微妙的立场,并在巴以冲突问题上寻求回旋余地。然而,外交和战略圈的许多人在很大程度上认为,印度在加沙危机上的立场更倾向于以色列,因此(尽管是逐渐)偏离了印度在这个问题上的传统立场。
印度对巴以问题或更广泛的西亚地区态度的转变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也不是在2023年10月7日发生的。2014年5月,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BJP)上台,标志着印度对该地区态度开始转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莫迪领导下的印度:地缘政治浪潮中不断演变的西亚战略
印度与西亚地区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文化和贸易联系,几十年前就与该地区所有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但官方的西亚政策是在曼莫汉·辛格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UPA)政府领导下制定的。该政策寻求与该地区,特别是海湾国家建立持久的关系,这些国家一直是印度能源供应的最重要来源。海湾国家还支持800多万印度侨民,他们每年向国内汇款数十亿美元。
辛格领导下的印度“连接西亚政策”与巴勒斯坦事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事业继承自印度自己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自由斗争。由于国内和外交政策之间的这种协同作用,该政策总体上是成功的,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扩展到几个合作领域。与此同时,印度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支持和承诺进一步加强。
然而,自2014年莫迪首次担任总理以来,印度对该地区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此后,印度与西亚地区的接触已经超越了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的贸易、能源和侨民关系领域。莫迪的“西方思维”政策强调在国防和安全领域的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探索了一些新的合作领域。特别是印度与阿拉伯海湾国家的合作已经深化和多样化,这反过来又导致其中一些国家在印度进行巨额投资,并签署了印度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间的历史性贸易协定,而印度-海湾合作委员会(GCC)贸易协定的谈判可能很快就会赶上。莫迪的西亚政策可以说是他外交努力中最成功的方面。
不过,这项政策最重要的方面是加深和加强与以色列的关系。上台后不久,莫迪政府就“去连字符化”了以色列-巴勒斯坦政策。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为在他的领导下与以色列建立更牢固的关系铺平了道路。因此,2017年,莫迪成为第一位访问以色列的印度总理,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曾说过一句名言,称印以关系是“天作之合”。
此后,两国在科技、农业、教育、电影、国防等领域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印度目前是以色列武器和军事产品的最大外国买家,占以色列武器出口总额的37%。
在莫迪的领导下,公众对以色列的看法也发生了结构性转变。印度人不再仅仅同情或认同巴勒斯坦人争取解放的斗争。事实上,今天许多印度人并不认为以色列有错,也不认为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是非法的。
印度与以色列关系的快速发展,敏锐地抓住了该地区地缘政治的变化。印度与以色列、阿联酋和美国一起建立了一些人所说的“西亚四方”或I2U2。这是因为包括阿联酋在内的几个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亚伯拉罕协议”。在《亚伯拉罕协议》之后,西亚出现了地缘政治的两极分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以色列及其阿拉伯伙伴(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与伊朗及其“抵抗轴心”对立,后者似乎更致力于巴勒斯坦事业。
因此,在加沙战争期间,印度公司向以色列出口武器,而印度偶尔在关键的联合国决议上投弃权票,甚至支持以色列——所有这些都没有引起阿拉伯或海湾国家的不满。这是因为今天的以色列更加融入了该地区。许多阿拉伯国家已经与以色列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还有一些国家将以色列视为未来的合作伙伴。印度外交政策机构很好地解读了这些事态发展,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以确保印度在该地区的利益。因此,不断变化的地区地缘政治安排和印以关系的动态都反映在印度对正在进行的以色列-加沙战争的反应中。
由于西亚地区可能会出现进一步的地缘政治动荡,印度与以色列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加牢固,印度对整个地区,特别是巴勒斯坦的外交政策态度可能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很可能在未来,印度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只会嘴上说说,因为这样做更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
本文来自作者[若水]投稿,不代表聚合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heyx.com/life/202505-26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聚合号的签约作者“若水”!
希望本篇文章《过去一年中,印度对加沙冲突的立场揭示了其外交政策的深刻转变》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聚合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